Saturday, August 4, 2007

消失的鐵路--塔山支線探訪記

儘管已經多次的探訪塔山,我始終未能找到那段依附在塔山北坡的森林鐵路。舊地圖標示地相當明顯:它是由眠月線鐵路在塔山站向西所分支出的。然而,每當我佇立在塔山站,眼前儘是陡斜山壁,根本尋找不到一處可以架設鐵路的地點。

彼時,滿腹的疑惑油然而生。「是地圖畫錯了嗎?」在新近出版的各式地圖中,這條鐵路已經完全消失了,不著任何痕跡。然而,依照林務局的作風,將已無運材功能的鐵軌拆除是司空見慣的事。因此,我仍深信這條鐵路的存在。

「可是,即使軌道被拆除了,最起碼路基還應該留著啊?」是否這裏曾發生山崩,而把路基毀壞了呢?從附近的山勢看起來,這倒是有可能。不過,茂密的森林卻指示這個地方有一段時間不曾有坍坊發生了。

「那麼,鐵路到底在哪裏呢?」

在新近一次的旅程中,再經過塔山站時,我無意地瞥見了稍下方的乾溪壑中,橫跨著一段彎曲且嚴重鏽蝕的鐵軌,感覺就是想像中鐵路的起始點。久未蒙面的工寮,添加了許多登山路條,很新。我半信半疑地走向工寮,很難想像塔山突然間熱門了起來。然後,我驚訝地發現,有一條小徑橫向工寮的後面,結束於一棟從未看過的小水泥屋之前。

但是,水泥小屋與後方的山壁之間,有道僅容人身的縫隙,而登山路條正是綁在縫隙邊。

通過縫隙,我爬進黑暗之中,扭亮手電筒後,再沿一道早已安置好的木梯下到屋子的背面,置身在一個隧洞之中。

終於,存在內心多年的迷題解開了。隧道!我就是沒有想到鐵路的工程師會在一開始就用一個隧道穿過山壁,以解決火車通過的困難。林務局在拆除鐵路之後,又在洞口築起了一間小屋,來掩蓋痕跡。要不是有心的登山人士去把它給挖出來(依照標示,這條路應該是阿里山縱走豐山的新途徑),還不知多久我才能發現它呢。

這個隧道並不長,窄小地約僅容小火車通過,我一下子就來到另一邊的出口。眼前的路基完好如初,沿著等高線開築,與地圖上標示的完全一致。

沿著路基前行,期望能找到一些過往的足跡。路途上,發展中的闊葉林逐漸淹沒了砍伐的傷痕,雜亂的林相中已難發現檜木的身影。廢棄多年的路,依舊保持著昔日的規模,只是落葉更加深厚,部分路段還為蔓草所掩,間或出現的小坍坊已為人們以木棧道替代。走入偶然出現的隧道,森林火車那震憾的汽笛聲似乎還迴盪在這個空間。約四十分鐘之後,路終止於於一處平坦的開闊地。再過去,陡下的山徑應該就是通往豐山的路吧?

這一趟走來,沒有殘存的鐵路、沒有廢棄的工寮、更沒有夢想中的火車站,只是這一切似乎不再是那麼重要了。

後記

一個月後,因為調查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資料,而拜訪了甫卸下十字路站長職務的張新裕先生,並意外地獲得一本由松本謙一所著的【阿里山森林鐵路】。

書裡面提到關於這段鐵路的一些簡短資料。它叫做「大龍溪線」。至於為何稱為大龍溪線,當時我真是百思不解。印象中似乎附近無任何與「大龍」有關的地名。後來,終於在玉管處出版的【玉山回首】中,發現了一張舊時的日據時期玉山登山道地圖,才令我恍然大悟。這張地圖把這條支線標示為「大瀧溪線」而非「大龍溪線」,因此,1991年才出版的【阿里山森林鐵路】顯然有編排上的錯誤。

那麼,「大瀧溪」的名稱又是從何而來呢?「瀧」在日文上意謂「瀑布」,「大瀧」就是「大瀑布」。對照五萬分之一地形圖,這條鐵路正好位於豐山「蛟龍大瀑布」的上源,所以「大瀧溪」應是自此而生。

然而,無論是「大瀧溪線」還是「大龍溪線」,我則暗自稱它為「塔山支線」,因為它的生命始終延續在塔山中......

(初稿: 1993/11/12於田中內灣營區;改寫: 1994/9/17於田中內灣營區)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