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分山,大概沒有多少山友知道台灣還有這樣的山名。但是提到「追分」,就連沒在爬山的人也知道。原因無它,幾年前在媒體的炒作之下,「永康」到「保安」以及「追分」到「成功」的台鐵車票,成為妄想生活美滿,事事順利的人大肆搶購,也連帶使追分這個地名廣為人知。
但是到底「追分」此名的意義為何呢?其實它是一個日文名詞,為分叉路之意。也就是說兩條路的分歧點,就是「追分」。台灣有很多追分的地名,除了台鐵車站所在的這個追分之外,南投縣仁愛鄉的翠峰,日治時期亦稱為追分,是指該地是自埔里往合歡山與梨山的分叉點。植物學上有一種忍冬科植物稱為追分忍冬,其模式採集地就是此地。
另外,台東後山也有一地稱為追分,是知本越嶺道由深山駐在所(今加大奈山南側山腰)往台東市與大南村的分叉點。當時日人在此地設有追分駐在所,而駐在所所依賴的山,就被稱為追分山
。本山海拔僅1221公尺,位在知本越嶺道的入山要口,東有加大奈山,西有射馬干山,就知本越嶺道東段所繞經的五座山(由東至西分別是射馬干山、追分山、加大奈山、蓬萊山、知本主山)而言,小弟僅餘追分未登。
然而這並非小弟未嚐去過,反倒是之前已經去拜訪過三次,但皆無功而返。小弟與追分山無緣,似乎是注定的事。第一次與老婆大人由射馬干山沿稜起登,巧遇大雷雨而放棄。第二次與屏科的許文昇老弟自追分駐在所遺址附近起登,至海拔800M處許老弟遭蜂螫,緊急下山就醫。此次雖然失敗,但卻意外找到真正的入山口,算是更接近追分一步。二年後,又找了一個機會,再與老婆大人自追分駐在所遺址附近起登,結果只上登百公尺餘就接到幼稚園的通知說小朋友發燒,於是又再匆忙下山。
雖然一再地槓龜,小弟心中對這座在台東平原看起來山形渾厚的美山仍是念念不忘,尤其在去年成功登頂加大奈山之後,這座山變成小弟在台東近郊的一條漏網大魚,更覺是台東之一大遺珠。這次利用回台東調查的機會,再探追分山。路況比起以前變差很多,但因為搭檔都有中級山的探查經驗,終能一舉成功。
時間: 2005.9.29
參加人員: Okmy、Spore、Lizard
台東市 – 登山口
自台東市驅車走台11線至知本村後,轉入知本溫泉,途中在亞灣飯店(舊名溫泉鄉飯店)右上轉入產業道路,過知本林道入口後,續行產業道路,不久即遇到一左後上之叉路,由此叉路進入,經民宅、果園,一路只走主要道路,其餘叉路皆不取,最後路會結束於一有兩座不鏽鋼水塔的檳榔園。此處即為登山口。路底雜草叢生,但有迴車空間。整段產業道路皆鋪有柏油或水泥,可行轎車,但部分路段窄且陡,要小心行駛。登山口TWD67座標約為【251200, 2512100】,海拔不到400m。
登山口 – 大榕樹
自登山口開始,先沿下方水塔右側邊的小徑上登,經左側水塔後進入林中。林中路徑為腰繞路,路寬約1M,也許是知本越嶺道的一部分。入林後平繞約10M左右,遇到第一個水管分歧點,必須在此離開腰繞路,沿水管路右上不明顯小徑,真正開始追分山的行程。
此後,小徑大抵順著水管沿寬稜而上。雖置身在森林中,但透過林隙,可見到右側不遠處的檳榔園。約行10餘分鐘,會接到另一條腰繞路,此時注意不能走腰繞路,要繼續順水管路上行。此後,路更不明顯,可能是因為今年雨量豐沛,很少人到此走動之故。此段路為白雞油造林地,當中雜了一些濕地松,大致與知本越東段的造林地類似。白雞油的造林地下,除了九節木外還是九節木,有志要研究九節木的人都應該要來這裡朝聖一下。
路跡雖不明顯,但是基本上是沿稜而行,偶有倒木需繞道而過。約半小時左右,會自一片竹林穿過。此片竹林倒竹處處,需小心找路。過竹林後,會連續通過數個草生地,路跡在這些草生地是完全消失。到達海拔約600m處,會遇到兩棵大榕樹,一前一後相隔約十餘公尺,樹下地被清淨,是此段路程較佳的休息點。
大榕樹 – 寬稜 – 三角點
過大榕樹後,路徑大致類似,約半小時的路程,會遇到一雙向稜地形,此時需左下小凹谷後上至左側稜線。隨後再緩升一段路,即會轉為陡坡地形。待陡坡結束,開始進入寬稜的起點。此後的林相應該是崩塌地後長出的次生林,有著數量極多的山龍眼。
此段寬稜並無路跡,相信是錯過正路了。不過基本上只要把握方向上登即沒問題。只是因為寬稜區需要開路,且地被可能因為崩塌之故布滿大小不一的石塊,走起來速度很慢。途中還會遇到兩處(應該是人為的)砍草所堆起的小丘,還很新,不知有何作用。
待寬稜結束後,終於進入原始的闊葉林中,然而這裏離三角點已不到十分鐘的路程。闊葉林中有明顯路跡,一段距離就可見到宗教人士所留下的紅色路標,據小弟以前的訪查應該是山腳下某道場的師兄上山採藥所標記的。在這片原始林中,小弟終於找到了之前日本學者Takahide Hosokawa(細川隆英)在知本越嶺道深山駐在所到霧山駐在所途中所採到的那種怪怪的山茶。為了這種山茶,爬遍了知本越嶺的山,終於能在最後一座的最後一個時刻找到它,也算是不負苦心人了。
循著前人路跡來到追分山三等7101號三角點,意外發現在基石東側約60cm處還有一顆被嚴重敲琢的森林點。下山後查一下補給站的資料庫,果真有此點的資料。如此看來,知本越嶺這五座山,每座山除了陸測點外,都還伴有一顆森林三角點,應該也算是一絕吧?
在山頂附近的林子晃一晃,一下子就耗去了近兩小時的時間,最後不得已,趕緊收拾裝備,飛奔下山。中途還下起大雨,所幸是在知本爬山,當然下山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忠義堂洗溫泉囉。
路況:
1、 上山含開路約4.5小時,下山2小時。若路跡明顯應該3小時以內可登頂。
2、 路跡不明,但只要把握住稜線即可無虞。
3、 寬稜區無路跡,稜線不明顯,需要指北針或GPS指引,否則易誤下陡谷。
然而這並非小弟未嚐去過,反倒是之前已經去拜訪過三次,但皆無功而返。小弟與追分山無緣,似乎是注定的事。第一次與老婆大人由射馬干山沿稜起登,巧遇大雷雨而放棄。第二次與屏科的許文昇老弟自追分駐在所遺址附近起登,至海拔800M處許老弟遭蜂螫,緊急下山就醫。此次雖然失敗,但卻意外找到真正的入山口,算是更接近追分一步。二年後,又找了一個機會,再與老婆大人自追分駐在所遺址附近起登,結果只上登百公尺餘就接到幼稚園的通知說小朋友發燒,於是又再匆忙下山。
雖然一再地槓龜,小弟心中對這座在台東平原看起來山形渾厚的美山仍是念念不忘,尤其在去年成功登頂加大奈山之後,這座山變成小弟在台東近郊的一條漏網大魚,更覺是台東之一大遺珠。這次利用回台東調查的機會,再探追分山。路況比起以前變差很多,但因為搭檔都有中級山的探查經驗,終能一舉成功。
時間: 2005.9.29
參加人員: Okmy、Spore、Lizard
台東市 – 登山口
自台東市驅車走台11線至知本村後,轉入知本溫泉,途中在亞灣飯店(舊名溫泉鄉飯店)右上轉入產業道路,過知本林道入口後,續行產業道路,不久即遇到一左後上之叉路,由此叉路進入,經民宅、果園,一路只走主要道路,其餘叉路皆不取,最後路會結束於一有兩座不鏽鋼水塔的檳榔園。此處即為登山口。路底雜草叢生,但有迴車空間。整段產業道路皆鋪有柏油或水泥,可行轎車,但部分路段窄且陡,要小心行駛。登山口TWD67座標約為【251200, 2512100】,海拔不到400m。
登山口 – 大榕樹
自登山口開始,先沿下方水塔右側邊的小徑上登,經左側水塔後進入林中。林中路徑為腰繞路,路寬約1M,也許是知本越嶺道的一部分。入林後平繞約10M左右,遇到第一個水管分歧點,必須在此離開腰繞路,沿水管路右上不明顯小徑,真正開始追分山的行程。
此後,小徑大抵順著水管沿寬稜而上。雖置身在森林中,但透過林隙,可見到右側不遠處的檳榔園。約行10餘分鐘,會接到另一條腰繞路,此時注意不能走腰繞路,要繼續順水管路上行。此後,路更不明顯,可能是因為今年雨量豐沛,很少人到此走動之故。此段路為白雞油造林地,當中雜了一些濕地松,大致與知本越東段的造林地類似。白雞油的造林地下,除了九節木外還是九節木,有志要研究九節木的人都應該要來這裡朝聖一下。
路跡雖不明顯,但是基本上是沿稜而行,偶有倒木需繞道而過。約半小時左右,會自一片竹林穿過。此片竹林倒竹處處,需小心找路。過竹林後,會連續通過數個草生地,路跡在這些草生地是完全消失。到達海拔約600m處,會遇到兩棵大榕樹,一前一後相隔約十餘公尺,樹下地被清淨,是此段路程較佳的休息點。
大榕樹 – 寬稜 – 三角點
過大榕樹後,路徑大致類似,約半小時的路程,會遇到一雙向稜地形,此時需左下小凹谷後上至左側稜線。隨後再緩升一段路,即會轉為陡坡地形。待陡坡結束,開始進入寬稜的起點。此後的林相應該是崩塌地後長出的次生林,有著數量極多的山龍眼。
此段寬稜並無路跡,相信是錯過正路了。不過基本上只要把握方向上登即沒問題。只是因為寬稜區需要開路,且地被可能因為崩塌之故布滿大小不一的石塊,走起來速度很慢。途中還會遇到兩處(應該是人為的)砍草所堆起的小丘,還很新,不知有何作用。
待寬稜結束後,終於進入原始的闊葉林中,然而這裏離三角點已不到十分鐘的路程。闊葉林中有明顯路跡,一段距離就可見到宗教人士所留下的紅色路標,據小弟以前的訪查應該是山腳下某道場的師兄上山採藥所標記的。在這片原始林中,小弟終於找到了之前日本學者Takahide Hosokawa(細川隆英)在知本越嶺道深山駐在所到霧山駐在所途中所採到的那種怪怪的山茶。為了這種山茶,爬遍了知本越嶺的山,終於能在最後一座的最後一個時刻找到它,也算是不負苦心人了。
循著前人路跡來到追分山三等7101號三角點,意外發現在基石東側約60cm處還有一顆被嚴重敲琢的森林點。下山後查一下補給站的資料庫,果真有此點的資料。如此看來,知本越嶺這五座山,每座山除了陸測點外,都還伴有一顆森林三角點,應該也算是一絕吧?
在山頂附近的林子晃一晃,一下子就耗去了近兩小時的時間,最後不得已,趕緊收拾裝備,飛奔下山。中途還下起大雨,所幸是在知本爬山,當然下山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忠義堂洗溫泉囉。
路況:
1、 上山含開路約4.5小時,下山2小時。若路跡明顯應該3小時以內可登頂。
2、 路跡不明,但只要把握住稜線即可無虞。
3、 寬稜區無路跡,稜線不明顯,需要指北針或GPS指引,否則易誤下陡谷。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