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15, 2007

普萊士『台灣植物採集記』淺記

臺灣是個擁有豐富自然生態的島嶼,早期雖有史前人類的活動影響,但因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少,所以破壞不大。近代由於人類活動的頻繁與其強大之破壞力,導致自然環境的快速改變。尤其自日人據台以後,因為殖民之心態導致資源之掠奪;後國民政府時代則因經濟問題,繼續日人之路。使得這短短不到百年的時間,寶島的自然面貌大幅改變。

普萊士(William Robert Price)出生於英國。他畢業於劍橋大學,在取得碩士學位後,即在1911底-1912年初隨著Dr. Elwes至臺灣做了一次採集之旅,成為歐陸第一個來到臺灣本島採集的植物學家。這個時間,對臺灣的生態體系而言,是非常關鍵的時期。因為成為臺灣山林大規模崩潰濫觴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就是由日本人在這個時候開始興建的。

...Read More

Monday, September 10, 2007

知本主山, 蓬萊山

時間:2003/11/18-20
人員:我與中興測量的幾位隊員

行程:

11/18: 屏東內埔 - 小鬼湖林道支線最後工寮
11/19: 支線最後工寮 - 弘易礦場 - 小鬼湖 - 知本主山 - 支線最後工寮
11/20: 支線最後工寮 - 蓬萊山 - 支線最後工寮 - 屏東 - 台北

...Read More

四探追分終成功

追分山,大概沒有多少山友知道台灣還有這樣的山名。但是提到「追分」,就連沒在爬山的人也知道。原因無它,幾年前在媒體的炒作之下,「永康」到「保安」以及「追分」到「成功」的台鐵車票,成為妄想生活美滿,事事順利的人大肆搶購,也連帶使追分這個地名廣為人知。

但是到底「追分」此名的意義為何呢?其實它是一個日文名詞,為分叉路之意。也就是說兩條路的分歧點,就是「追分」。台灣有很多追分的地名,除了台鐵車站所在的這個追分之外,南投縣仁愛鄉的翠峰,日治時期亦稱為追分,是指該地是自埔里往合歡山與梨山的分叉點。植物學上有一種忍冬科植物稱為追分忍冬,其模式採集地就是此地。

另外,台東後山也有一地稱為追分,是知本越嶺道由深山駐在所(今加大奈山南側山腰)往台東市與大南村的分叉點。當時日人在此地設有追分駐在所,而駐在所所依賴的山,就被稱為追分山

...Read More

圓一個在台東的夢——美奈田主山完行記

--本文原載於台灣山岳雜誌35期 (2001年4-5月)

在台東平原地區,看起來最高大的山,非美奈田主山莫屬了。它以雙峰並立之姿,貴為卑南主山東伸支稜的最高峰。最高者為稱為美奈田北峰的北側山頭,標高2949公尺;基點峰海拔2931公尺,上立的一等三角點為中級山中最高的一等基點,由此可以探知本山在地理上的重要性。

美奈田主山雖以70公尺之差而未能入選台灣百岳,然就論山勢、論展望,卻比許多百岳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本山不若其它許多峰頭,雖擁有不低的海拔, 然實則為高峰所延伸而成的肩狀稜線。美奈田主山距離卑南主山有15公里之遙(直線),獨立於中央山脈的東南側,與東台首霸—新康山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自台 東市看它穩重龐然的身影,正是仰之彌高之最佳寫真。

...Read More

Sunday, September 9, 2007

金崙三雄之二 -- 大里力山

日期:2005.4.30-5.1
人員:Okmy、Spore、Lizard



藏身於後山荒境的大里力山,想必許多人不曾聽過,當然到此一爬的登山客更是少之又少。大里力山與同位於金崙溪流域的方屯山(約2060M,三等7081號三角點點埋在2007M的位置)、那保山(1990M,三等6500號三角點遺失補立三等411號基點),等三座兩千公尺級的中級山,被後山的登山老前輩尊稱為金崙三雄。此三雄一字由北向南排開,孤立在中央山脈南大武山以南的東側,非常雄偉。

大里力山是三雄中海拔最低者,最高點為1929M。儘管如此,因為它位於衣丁山之東南,同緯度的中央山脈主稜海拔僅1600M,所以很多屏東地區的中級山都可以看到此山,甚至在枋寮一帶的平原地區還能看到它,其氣勢由此不難想見。而由其上所埋設的二等1561號基石,亦不難了解它在地形上的重要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與它同稜線的杜鴉原山,也擁有一顆二等點,這種兩顆二等點相鄰的情況,並不常見。

...Read More